Regular Issue

顯示第 1 筆至第 5 筆,總共 5 筆

第 21 卷・第 2 期
發行於 十二月, 20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ideological extremism is portrayed in online and offline communications by using the case of South Korea. We evaluate whether any forms of ideological biases are observed among Twitter users in Korea. We also examine how users are ideologically distinguished from one another in terms of their online political behavior. While most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relied heavily on survey data, we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by means of both survey data analysis and Twitter data analysis using 13,500 tweets during the 2012 Kore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We find that 1. Twitter users tend to hold more extreme attitudes compared to non-user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Korea;2. There are more progressive tweets than conservatives ones in Korea; 3. Korean Twitter user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their online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ir partisan and ideological preferences.

Whasun Jho, Jae-Mook Lee, Min Song, Erin Hea-Jin Kim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探討「自然資源詛咒」理論是否也適用在國家的環境表現?學界與實務均同意一般自然資源稟賦較高且依賴度較高的國家,通常在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上都會有較差的表現,且這個觀察不僅限於開發中國家,先進國家也會承受程度不一的影響。然而過去自然資源詛咒的研究較少觸及當前日益受到重視的環境表現問題,因此使得其論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認為一國欲依賴其自然資源時,其環境表現表現愈差。這種負向關係奠基在自然資源導致國家產業集中在造成汙染的開採業,以及經濟誘因優先於環境保護的直接解釋,與高度依賴豐富自然資源稟賦會削弱國家治理能力,並因此波及環境表現的間接解釋上。上述的論證經由1980~2015年共214個國家或政治實體的計量數據檢視以後得到印證。本文並對此分別針對自然資源與環境表現提出政策與理論上的建議。

張文揚, 平思寧

自1970年代以來,外來直接投資( FDI )已成為驅動經濟全球化與形塑世界政經格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儘管商業自由主義強調貿易互賴對國家間衝突的和平影響,但外來直接投資與國際衝突的關聯尚未在學界有深入的探討。

本文從商業自由主義觀點出發,檢視外資因素對國家間衝突的和平影響。超越傳統觀點僅從機會成本的角度分析經濟因素對國家間衝突的抑制效果,本文主張國家的鼓勵外資政策隱含該國不願使用武力作為國家間爭端解決方式的主觀意向。本文亦主張兩國間均衡的外資互賴產生和平影響,將隨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成對國家而有差異。本文分析從1985年至2001年在成對國家間外資因素與國家間衝突的關聯,研究顯示均衡外資互賴與較高程度的財產權保護是減少兩國爆發衝突的重要因素。

邱奕宏

社會抗爭在台灣政治變遷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過去關於台灣社會運動的文獻大多為質化案例研究,卻很少有研究解釋為何台灣有些地區較常發生社會抗爭,而有些地區卻不常出現抗爭。為了補充相關文獻的不足,本研究利用一個獨特的抗議事件資料庫,採取政治機會結構論的視角,解析台灣各縣市為何會有不同的抗爭頻率。本研究的實證分析顯示:第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民進黨執政的縣市較常發生地方抗議事件;第二,各縣市的地方抗議在選舉年時,會有較高的發生頻率;第三,民進黨籍縣市議員當選的比例,對於地方抗議事件的頻率沒有顯著的影響。總結而言,本研究為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提出更細膩的解釋,同時也對新興民主國家的政治過程提出更深刻的理解。

蘇彥斌, 吳親恩

本文企圖根據戰國史料,呈現學界過去較為陌生的戰國時期族群思想的內容,並重現其長期受忽略的豐富多樣性。本文要點大致有二:一是指出戰國族群思想和春秋族群思想,其實並非簡單的連續發展,而是存在重大的逆轉性差異。此一逆轉情形,過去長期受到忽略,但對於研究先秦政治思想的學者來說,它其實具有相當重要的啟示性意義。二是指出過去較少被提及的戰國族群思想特點,如:《墨子》之貢獻;以和平、善治、貿易、禮遇尊重爭取「四夷」支持的主張;對於「夷」、「夏」人性是否有別之看法、處理「夷」、「夏」文化差異的態度;以及其他一些久經湮沒的獨特思路。這些特點,在今日仍有助於我們對當代問題進行深刻而有新意的省思。希望經由重現戰國族群思想的精彩豐富,讓學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再一次認識到戰國思想在其他方面的永恆光輝。

張其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