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調查

檢測台灣民眾六分類統獨立場:一個測量改進的提出

現階段以統獨立場六分類理解台灣民眾的統獨偏好,大致上是以單一面向的方式,將統一與獨立分置於面向的兩端,直接詢問民眾的立場位置,此途徑雖然測量語句相當簡潔,但結果卻有相當高比例的民眾選擇「維持現狀」。對此,部分學者提出「條件語句」的測量途徑,在「中共武力犯台」及「兩岸政經落差」的條件設定下,探詢民眾的統獨立場。此法不但能有效拆解「維持現狀」者的真實偏好,也得以釐清民眾在統獨偏好上「理念」與「務實」的考量。但在測量執行與資料處理上則較為複雜,且現實條件的設定極可能隨不同時空環境而改變。對此,本文嘗試在「保持單一面向」又能「有效拆解維持現狀」的前提下,利用「正面追問」及「反面探詢」的方式,重新建構民眾的統獨立場。透過實際的經驗資料檢證,新統獨六分量表不但比原有量表更能有效拆解「維持現狀」者的統獨偏好,呈現出統獨偏好的強弱遞移性,在測量效度的檢測上亦有較佳的結果。在方法論上,本文的嘗試有助於測量方法的改進,在問題本質上,也得以更精確地理解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

時間序列民調資料的分析:Samplemiser的運用與評估

運用「時間序列」(time series)資料進行分析時,經常面臨的難題在於,不同時間的數據所呈現的「波動性」(volatility),可能來自於抽樣誤差。鑑此,本文旨在引介美國政治學界所發展出的 Samplemiser 統計方法,藉以區分抽樣誤差與實際波動。首先,本文援引初步範例,說明 Samplemiser 的適用性與重要性。其次,Samplemiser 運用 Kalman filtering 和 smoothing 的估計方式,對於時間序列資料進行分析與預測,本文針對其統計邏輯進行說明。再者,本文依據 TVBS 民調資料,以 2004 年總統大選陳水扁與連戰的支持度進行實證分析。經過 Samplemiser 處理後的民調資料顯示,兩組候選人支持度的平均變動,皆比處理前改善許多;這表示資料中因抽樣誤差所導致的變化已被排除,更能反應出實質的民意趨勢。資料亦證實,「自我迴歸參數」(autoregressive parameter)——表示前後兩期實際支持率之關係——的設定,會影響分析結果。儘管 Samplemiser 仍有若干限制,由於 Samplemiser 4.0 線上網路統計軟體已經相當便利,操作甚為簡易,值得引薦。

打破維持現狀的迷思:台灣民眾統獨抉擇中理念與務實的兩難

本研究主要聚焦者,在針對目前最廣為接受的「統獨偏好六分類測量」中,每每超過六成民眾所偏好的「維持現狀」選項。作者試圖納入吳乃德所發展的「現實條件」,就傾向「維持現狀」者進行分解,析離其中「務實考量」的成份,根據其終極價值,建構一個基於「純粹理念」的統獨度量,並據此觀察台灣民眾的立場分佈。根據作者看法,統獨抉擇的分歧不只在趨統、趨獨的方向立場上,同時也反映為是否具有「務實轉圜」的強度層面。基於上述認識,作者進一步探討不同身份特徵的台灣民眾,各基於何種考量,捨棄其統獨理念,轉趨於務實選項?基於上述目的,本文分為下列五個部分。接續的第二節,將探討「統獨抉擇」的本質以及統獨度量的爭議。第三節將介紹本文邏輯,並據此發展出一個純粹基於「理念」的度量架構,再根據新度量來觀察台灣民眾「統獨理念」的分佈。緊隨其後的第四節,則將進一步分析台灣民眾傾向務實的緣由,並據此提出「戰爭風險」與「磨合成本」兩類考量,並各就台灣不同身份特徵的民眾,分析其轉趨務實選項的可能。最後的結論中,作者除總括本研究發現外,並期待學界針對「理念」與「務實」兩者的結構與動態進行研究,藉由其變化軌跡,蠡測兩岸的未來。

Subscribe to RSS - 民意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