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位處中國大陸內陸的文化城市而言,殘破的歷史遺址和財政困窘是阻礙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但這些文化城市如何能夠扭轉劣勢,將原為發展障礙的歷史遺址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本文提出「調適型地方政府資本主義」的概念,藉以理解文化城市推動經濟發展的可能進程。地方政府依據現實環境的條件調整自身的界限與範圍,進而培養出政企之間的互賴關係,完成活化歷史遺址和推動城市發展的雙重任務。本文以西安曲江模式為個案,透過田野調查和第一手資料,論證「調適型地方政府資本主義」運用三種策略來解決資金短缺、效率低落、部門主義等問題,促進西安的經濟發展。
具體而言,曲江團隊具備有效募集資金和將文化遺產轉化為象徵資本的創新能力,因此被西安市政府選定、並賦予執行文化發展計劃的任務。其次,曲江團隊建立政企協力的合作體系、推動遺址活化和城市發展的工作,並落實以市場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再者,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