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制度

選制變遷對投票參與的影響:以台灣立委選舉為例

選舉制度是否影響投票參與,一直深受國內外學者所關注,而選舉制度改革是否對投票參與造成影響更是頗多爭論。本研究以台灣立委選舉為分析對象,探討選制變遷對投票參與之效應。在方法上,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鄉鎮市民代表選舉為比較組,評估選制變遷對立委選舉投票率之影響。此外,本研究進一步以「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2008L 針對 TEDS2004L 成功樣本之定群追蹤資料,分析台灣同一群選民在新舊選制下投票參與的穩定與變遷。

研究結果發現,雖然選制變遷對總體投票率並沒有產生顯著的影響。不過,個體選民對新舊選制的主觀評估及他們的個人特徵,則顯著影響他們投票參與的穩定與變遷。尤其是評估新選制比舊選制更讓人不想去投票的選民以及小黨支持者,都比較傾向在舊選制下有去投,但新選制下不去投。本研究認為透過上述結合總體與個體層次的分析,讓我們對選舉制度變遷如何影響國會選舉投票率以及個體選民的投票參與,都有更深入的瞭解。

選制改變前選區規模對立委分配政策提案行為的影響

由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將員額減半,本研究觀察第六屆區域立委在分配政策提案行為上,是否會因為選制的即將改變而產生變化?並與第五屆區域立委截然不同?變化幅度是否會隨著選區規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究發現第五屆大型及中型選區立委的分配政策提案數量皆遠低於小型選區立委,其中又以大型選區立委的分配政策提案數量最少,代表選區規模越大,立委越沒有動機提出分配政策提案。而在第六屆立法院時期,大、中、小型選區立委之間的分配政策提案數量卻沒有顯著的差異。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第六屆的中、大型選區立委在分配政策提案的數量上大幅地成長,顯著地多過於第五屆的中、大型選區立委。而小型選區立委的分配政策提案數量在五、六兩屆立法院之間並沒有顯著性的差異。這意味著來自選區規模越大的區域立委,受到選制即將改變為單一選區與員額減少的影響也越深遠。本研究不但發現選區規模對於台灣立法委員分配政策提案行為的顯著影響,同時也觀察到選舉制度即將改變之前就已經對國會議員分配政策提案行為產生影響。

分裂投票:一個制度面的分析

關於「分裂投票」之研究,起源甚早,但直到最近,它依然是政治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過去學界有關「分裂投票」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同時舉行的美國總統與國會選舉中,選民將選票分別投給不同政黨的候選人的現象、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影響。然而此種在同時舉行的選舉中,選民把不同公職的選票分別投給不同政黨候選人的行為,並非只有在美國才會發生;只要一個國家同時間舉行不同公職的選舉,都有可能會產生「分裂投票」的現象。即使在議會內閣制的國家,例如德國、日本、以色列等,由於選舉制度採兩票制的設計,亦有可能會產生在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中,出現「分裂投票」的情況。

在本論文中,除了將 「分裂投票」的概念予以釐清外,並首度 嚐試針對不同性質的「分裂投票」進行分類。本文以「層級」與「選 制」作爲區分標準,將各國 「分裂投票」區分爲四種主要類型:「 相同選制/相同層級之分裂投票」、「相同選制/不同層級之分裂投票」、「 相異選制或兩票制/相同層級之分裂投票」、「相異選制或兩票制/不同層級之分裂投票」,並以八個國家所出現不同類型的分裂投票 進行個案分析。與過去許多對於分裂投票的研究,較偏重於選民投 票行為面分析最大的不同是,本論文試圖從選舉制度面角度切入, 來觀察選舉制度與分裂投票的關聯性,並對於分裂投票所可能造成的政治影響進行初步的探討。

Subscribe to RSS - 選舉制度